一针“强心剂”扎向连跌四月的中国新能源市场。
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再次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对于中国新能源市场未来的建议,无疑是对连跌四月的中国新能源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
其实,从7月国家新能源补贴正式大幅“退坡”开始,该细分市场便一片哀鸿,除连续四月的销量同比大幅下滑之外,对于新能源行业未来的担忧声与质疑声从未停歇。但是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公布,整个新能源行业好似再次看到前进的“曙光”。
根据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此份报告的规划时间为2021-2035年。换言之,未来15年内,新能源转型依然可以称为重中之重。
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所以,未来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份额还很巨大,而且不仅仅局限于整车与相关配套方面,“蛋糕”还有许多等待发现。
报告中还指出:未来的新能源行业基本原则为“市场主导”,即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产品产能布局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把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对亦如比亚迪、蔚来等一直以来坚持自研开发的车企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对于未来愿景,报告中希望我国进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纯电动汽车成为主流,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趋于普及。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
“销量占比达到25%”,该条指导意见无疑让下行之中的新能源市场未来依然可期,毕竟,2018年中国新能源销量占比只有3.3%左右,提升空间巨大。
不仅如此,报告中还对目前主流的两种新能源驱动方式给出指导意见。动力电池方面,需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氢燃料电池方面,需攻克氢能储运、 加氢站、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
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插电式 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2.0升/百公里。以2019年新能源在售纯电与插混车型实际能耗衡量来看,想要达成这一标准难度相对较小,但仍需主机厂 继续努力。
同时,报告中还对“新能源车型”的具体范围给出界定,即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亦如刚刚实现交付的理想one增程式SUV也在新能源相关扶持政策之中。并且报告中还指出,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
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给予了目前尚不成熟的新能源行业继续成长的动力。至于销量下跌,未来得益于双积分等政策的引导,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开放力度不断提升,特斯拉等海外企业加速布局,自主品牌新车型陆续投放,势必会逐渐回暖。此外,伴随亦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内产业链供应商的逐步成熟,产品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实力,中国新能源产业对于海外客户的供应比例也将不断扩大。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