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产业高速迭代的今天,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的寿命、安全性及极端环境适应性成为制约行业升级的核心瓶颈。磷酸铁锂(LiFePO?)动力电池虽凭借 2000-6000 次循环寿命的天然优势备受青睐,但高温场景下的容量衰减、深度充放电时的 SEI 膜不稳定等行业痛点,长期困扰着产业链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昆仑新材重磅推出磷酸铁锂电池用长寿命电解液,以三大核心技术突破破解行业难题,同时加码产能布局与产业链整合,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01
硬核技术赋能,重塑电解液性能新标杆
昆仑新材研发的长寿命电解液,精准直击行业痛点,在循环寿命、温度适应性与界面稳定性上实现三重突破。该产品不仅实现≥12000 次循环(0.5P, 25℃, DOD=80%)下容量保持率超 80% 的优异表现,更覆盖 - 30℃~60℃宽温域应用场景,阻抗增幅控制在 30% 以内,完美适配储能电站 15 年超长寿命需求与电动汽车 3C-5C 快充场景。
为实现性能飞跃,昆仑新材采用三大核心技术路径:其一,创新 LiFSI/LiTFSI 双锂盐体系与 FEC 添加剂协同方案,构建富含 LiF 的无机 SEI 层,将膜阻抗严格控制在 20Ω?cm2 以下,彻底解决 SEI 膜反复破裂再生导致的活性锂消耗问题;其二,通过含氰基添加剂钝化正极过渡金属,有效抑制 Fe3?催化电解液分解,使高温存储容量损失降低至 1.5%/ 月以内;其三,研发乙基砜 / 碳酸二甲酯低共熔溶剂体系,将 - 20℃下离子电导率提升至 0.5mS/cm,较传统体系实现 150% 性能提升,彻底打破低温环境下的传输壁垒。
02
研产一体布局,筑牢技术转化硬支撑
技术的落地离不开强大的研发与产能保障。昆仑新材已在长兴正式成立昆仑新材料有限公司,打造集研发、生产、测试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公司重磅规划多部门 “研发中心”,下设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功能添加剂、新型电解质、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多个专项实验室,同时配备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电池性能测试等全方位分析测试中心,以及合成制备工艺、电解液工艺、固态电池开发等专业化工艺开发中心,形成从基础研发到中试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长兴基地的生产线技术源于总公司 “香河昆仑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多年积累的试验研究与产业化工程技术成果,确保产品从实验室到量产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此举不仅强化了企业核心研发能力与技术创新实力,更显著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材料开发效率,为企业经济效益与行业竞争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截至 2025 年,昆仑新材已累计持有 184 项专利(含发明专利 29 项),彰显了深厚的技术沉淀与持续创新能力。
03
全链协同发力,构建绿色产业新生态
在产业布局上,昆仑新材以 “打造西南地区最强新能源材料供应链” 为目标,形成以电解液研发、生产为核心,协同上下游合作伙伴布局溶剂等关键原材料产业的发展格局,实现产业链深度整合与高效协同。为保障供应链稳定与产品品质,公司配备 7 个甲类仓库,全面推行全冷链存储管理,为客户 “零库存” 运营模式提供坚实支撑。
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昆仑新材携手国际权威机构 SGS 共同建设零碳工厂,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承诺。同时,公司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系统管控,实现研发、生产、仓储、物流各环节的高效联动,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与服务效能。目前,昆仑新材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3C 消费电池、储能电池、军用电池、特种性能电池等多个领域,并在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固体电解质等前沿领域积极布局,为行业未来发展抢占技术高地。
作为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创新引领者,昆仑新材始终以研发为核心竞争力,凭借高素质的研发团队(61 人核心研发力量,含 7 名博士、40 名硕士)与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高校及科研机构深度联动),持续推动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未来,昆仑新材将继续聚焦电解液核心赛道,深化产业链整合与绿色制造实践,为全球新能源产业提供更优质、更可靠的材料解决方案,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与行业高质量发展。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