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应用分会   >   协会动态   >   会员新闻   >  正文
方建华:“三期叠加”下动力电池产业更需协同发展

未标题-2-2.jpg


  日前,“后补贴时代的动力电池市场前景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动力电池材料、电池制造、新能源整车等领域的专家,同与会的200余位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代表,共同就“补贴退坡,动力电池产业链该如何更好地生存、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高级顾问方建华表示,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在经过2015年的“疯狂”和2016年的“纠结”后,在2017年迎来产业的关键发展时期。然而近期政策的调整,特别是补贴的退坡,使2017年对于动力电池行业来说,成为了一个“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

  方建华解释说,“三期”中首先是“政策的消化”期。他认为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仅仅依靠能量密度来决定补贴标准,并不合理。因为电池性能的标准并非只有能量密度一项,而将能量密度作为唯一标准,会从一定程度上造成对动力电池企业技术路线的干扰。也正因如此,绝大多数动力电池企业在2017年第一季度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包括电芯规格、PACK方案、技术路线等。预计这种对政策的消化,很可能持续到今年2季度。

  他同时透露,由于此前出台的政策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瑕疵,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很可能还将面临新一轮的政策调整,在这期间如何消化政策影响,同样考验着产业链上的各家企业。

  第二是“价格博弈期”。对动力电池企业而言,上游碳酸锂、电解液、钴等原材料频繁涨价,下游整车企业希望将补贴退坡压力由电池企业承担,在这种“双重夹击”下,动力电池企业陷入与上下游双方的“价格博弈”。方建华认为这种价格博弈也值得行业协会和产业链企业持续关注。

  第三是行业面临的“洗牌期”。在方建华看来,政策调整的影响,上下游价格的博弈,必然会带来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制造能力、资金实力、市场反应能力、研发能力和配套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

  同时,“三期叠加”,也成为考验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如何能够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的关键时期。

  对于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方建华建议应该从创新模式的角度来思考。在当前“体验经济”盛行的情况下,整车企业可以尝试通过引入“汽车共享”这种新的应用模式,更多地关注运行里程、使用用户、运营方式等方面,与以往传统汽车应用模式的不同,并带动上游企业参与其中,从而在全产业链的范围内降低成本,推动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际领先地位的确立。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