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7年国家将对现有退役电池“白名单”企业实行市场许可制和积分管理
发布时间:2025-09-15 12:28:00
关键词:锂电池

  “到2027年年底,国务院将对现在的白名单企业,实行市场许可制,以及积分管理等。”在9月12日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池有限公司(简称“中资环”)总经理白春平表示。

  据电池中国了解,为推进废旧退役电池规范化管理,自2018年开始,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陆续公布过五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简称“白名单”)。共有156家企业入选。

  自2023年11月,工信部公示了第五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后,此后再也没有发布过相关白名单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获得公示符合白名单的企业只有156家,但是近年来瞄准废旧退役电池这座“富矿”的企业却越来越多。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国内涉电池回收的相关企业现存量达18.83万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占比达31.71%。其中,成立年限在1-3年的占比超过40%。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目前符合白名单的企业有100多家,但其中仍然有不少企业主营业务与申报不符,或尚未开展相关业务,对“白名单”企业进行更严格的规范管理势在必行。

  作为循环经济领域的“国家队”,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池有限公司正加速布局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业务板块,着力解决动力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等环节的规范性、标准化工作。

  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退役量约60万吨,今年预计将达到80万吨,到2030年有望突破500万吨,废旧退役电池再利用已经成为产业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

  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着力打通堵点卡点,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流向监测,实现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

  5月,工信部召开“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会议强调,用法治手段规范回收利用行为,以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会议指出,要强化全链条监督管理,紧盯电池生产、车辆报废、拆解利用等环节,打通全流程监管堵点卡点,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流向监测,依法查处非法拆解污染环境、无照经营等行为。

  6月,国家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宣布“符合要求的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不属于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自8月1日起施行。

  政策的完善正在为规范废旧退役电池再生循环利用健全制度保障。

  据白春平介绍,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对原有报废机动车实施细则进行修订,核心内容之一是车电不分离,“现在很多拆车厂拿到车之后电池已经没有了,是个空壳,新政出台后,未来如果一辆新能源汽车没有电池的话是拿不到车辆报废证明的。

  此外,白春平还提到,未来政策还将明确电池生产企业、电池使用企业,以及回收企业各自职责范围,确保电池全生命周期来源清晰。

  白春平表示,动力电池的回收,国家非常重视,突出问题导向,行业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动力电池以及搭载在新能源汽车上开始出口到全球各地,这些车辆的退役电池如何回流,成为国内新能源电池的关键原料?

  白春平透露,目前中资环正在推进这一工作,将海外的资源进行回流,保障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关键矿产原料供给。

  据电池中国了解,上个月,由中国资环旗下中资环国际公司和华友循环合作,从海外引进的20吨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被运抵宁波并顺利通过海关验收。

  白春平表示,下一步,还将争取政策特许和港口试点突破,畅通海外黑粉回流路径,除了已经放开进口的标准黑粉,中资环也在推动对非标黑粉进行试点和技术研究,尽快畅通黑粉回收渠道。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