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储能行业的“核心痛点”是要破除“内卷式”竞争,而无序拼价格战、同质化竞争,是储能“内卷式”竞争的突出表现。
一方面,储能产品价格仍在下跌,如近日中国能建25GWh储能系统集采开标,0.37元/Wh的价格再次刷新几个月前0.398元/Wh的纪录,创行业价格新低。
另一方面,储能电芯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通常占整个系统成本的一半以上,因此也成为储能技术不断迭代的主战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的“卷”并非单纯的价格厮杀,更深层的逻辑是,全球储能产业技术、材料及工艺等整体跃升,带来的价格快速下行。不过,当前的价格已触及相对低位。同时,通过做大电芯容量,减少储能系统所使用的电芯和零部件数量,以及占地面积,以达到降低电站综合投资成本的目标,也是产业内驱所在。
自2024年以来,已有近20家电池企业布局有500+Ah超大容量电芯。尽管500+Ah层出不穷,但目前能量产大电芯产品的却只有少数几家企业。
从市场需求来看,500+Ah大容量电芯配套已经箭在弦上。
01
央企引领600Ah+大电芯招标“新风向”
近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电工时代,发布的一则628Ah磷酸铁锂电芯采购公告,引发业内强烈反响。
公告显示,此次采购超7.6万颗628A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总规模为154.383MWh。要求参与投标的企业,其投标品牌的电池年产能不低于1GWh,须提供承诺函。
据悉,这是业内首次针对600Ah及以上容量储能电芯的大规模采购,并且央企招标通常具有风向标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大电芯时代”已正式到来。
从当前行业量产进度看,目前已公开能量产600+Ah电芯的,仅有亿纬锂能等少数几家企业。亿纬锂能于去年12月宣布其已正式投产628Ah超大容量电芯“Mr.Big”。据亿纬锂能透露,截至今年6月,其628Ah电芯已突破30万颗,按照规划,今年该系列产品将陆续落地百MWh电站项目。
此外,亿纬锂能还于近日宣布,其628Ah超大容量电芯Mr.Big,已获得中国电科院GB/T 36276-2023标准认证,成为首批符合《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新国标的大容量电芯。
至于上述项目最终花落谁家,待开标后谜底将正式揭晓。如若亿纬锂能成功中标,一方面表明其在产能规模与技术成熟度方面,都占据了先发优势,另一方面该项目的落地,也将为其超大容量电芯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关键背书。
02
超大容量储能电芯竞逐“新高地”
从储能型电芯的迭代进程看,上一代主流280Ah到当前314Ah的迭代,用了将近3年时间;而下一代超大容量电芯的迭代进程,显然在不断加快,从300+Ah到500+Ah,甚至600+Ah电芯的问世,仅用时2年。
从量产进度看,继去年12月亿纬锂能宣布,其628Ah Mr.Big实现量产下线后,今年5月底,远景动力沧州超级工厂正式下线500+Ah储能电芯,6月初,宁德时代宣布其587Ah储能专用电芯开启量产交付。后续伴随企业的产能逐渐释放,500+Ah大容量电芯或将在2025年下半年,逐渐迎来量产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已形成普遍共识,大容量储能电芯及系统是大势所趋,但当前主流产品仍以成熟的小容量电芯为主,下一代大容量电芯的技术路线尚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大容量电芯的量产能力,只是产业化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市场应用验证,并能获得终端市场的广泛认可。因此,大容量电芯对现有产品的替代,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技术迭代与市场反馈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实现。
从短期看,储能电芯市场呈现出规格分化、阵营分明的竞争格局。这一现象主要源于不同应用场景,对电芯容量、成本及安全性的差异化需求。比如,在2h、4h储能场景中,314Ah及392Ah电芯凭借其成熟的技术、较高的性价比,仍将占据主导地位;而在4h以上长时储能领域,587Ah、684Ah等多种规格大容量电芯并存,各规格产品或将在各自适用的细分领域,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从电芯厂商的布局看,宁德时代率先量产587Ah电芯,与其6.25MWh天恒储能系统一道,巩固其在大型储能电站的主导地位,海辰储能、鹏程无限、赣锋锂电、海基新能源等,也发布了587Ah电芯;阳光电源以系统集成商的身份,反向定义684Ah电芯,试图通过“电芯-系统”协同设计,构建起差异化竞争力,阳光电源曾宣布该款电芯将由欣旺达供应;瑞浦兰钧、中创新航则以392Ah电芯规格,寻求快速切入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多款固态及半固态储能大电芯产品被推出,如南都电源推出“783Ah固态电池”,该容量曾创下同期最高记录;双登股份推出“601Ah大容量半固态储能专用电池”等半固态储能产品。
储能技术路线正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尽管固态电池当前在储能领域,仍处于示范应用阶段,距离规模化量产尚需时日,但其突出的高能量密度特性,已引发行业高度关注,尤其是在4h以上长时储能场景中,展现出独特的技术适配性潜力。
未来,伴随长时储能市场的快速崛起,技术演进或将呈现两大关键方向:一方面,500+Ah大容量电芯将持续引领主流储能市场发展;另一方面,固态电池技术有望突破现有瓶颈,成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重要选择。二者将共同推动储能行业,向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更优安全性能的方向发展。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